2007学年度现代教育技术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沈澜 2007.8

指导思想

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过程、教学过程、德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家校联系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进电子校务和阳光政务,努力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一、校园网的建设和电子校务

1.校园网主页改版更新完成 校园网主页改版更新在今年暑假中完成。

2.教研组网页全面改版 过去的教研组网页需要专人更新,需要专门软件制作,制作完成以后需要制作者与网络管理员一起挂到网上。这样专业要求较高,个人难以独立完成,频繁更新困难。针对这些缺点,经过现教中心组集体讨论,决定将教研组网页的框架改版成博客(BLOG)形式。以后,只要妥善管理密码,教研组成员都有权限更新组室网页,制作门槛大大降低,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软件知识。教研组网页框架的改版工作在暑假中已经完成,计划在新学年的校本培训中安排几次博客和博客制作的专题讲座。

3.设立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师个人的“网内电子邮箱” 为方便相互联系,交换资料,为“电子校务”的推行做基础性的工作,计划在校园网上设立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师个人网内电子邮箱。 校长办公室 党支部 人事 教育发展处 教学管理处 德育室 教育处服务 各教研组 各年级部 本学期首先做好软硬件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网内电子邮箱”框架的制作,并在部分职能部门进行试点,听取意见。

4.建设学校部分职能部门和部分教师个人博客 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培育职能部门博客和教师个人博客。例如德育室,校团委学生会和区级校级骨干教师等等。这项工作开始于“培育”阶段,学校对这方面工作有成效的应给予一定奖励。

5.统一笔记本电脑和所有台式机的IP地址 上学期结束前夕,已经下发了教师笔记本电脑的IP地址。本学期开学,将下发办公室台式机IP地址。笔记本电脑IP地址由教师个人负责设置,办公室台式机IP地址由现教中心组成员负责设置。全部完成以后,国庆长假以后检查。这个工作做好以后,为我校校园网信息的管理做好了基础性的工作。

6.电子校务 E-SCHOOL 电子校务的概念 电子校务是以校园网为基础,构建的校园内部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包括办公自动化、学校的教务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工管理、校园资产管理、校长办公等,以解决学校内的日常办公与教学及其他业务的管理问题。 电子校务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学校应用服务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是实现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教学资源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是学校培养面向21世纪信息化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初步设想的电子校务功能模块包括 1、教务管理 2、学生学籍管理 3、成绩管理 4、教工管理 5、校园资产管理 6、校长办公 7、信息发布 8、校园论坛 9、远程教学 10、图书馆管理 11、电子备课系统 12、命题和考试系统 我校的电子校务推行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校务的关键是校务,电子校务的目标和规划,应根据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来确定。电子校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学校创新文化和价值观的培养、相关部门的组织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校党委电子校务建设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也应立足于学校,自力更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完善,形成规模。

二、继续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1.本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配合校园网博客的建设,主要以博客的介绍和制作为主。 讲座一:什么是博客(包括博客发展三阶段、最早使用“weblog”词汇、最早使用词汇“blog”、最早的博客) 讲座二:博客的制作 讲座三:博客软件工具 讲座四:当前网络博客状况和校园网博客介绍 2.加强校园网建设与使用培训,充分发挥在电子校务中的作用。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在平时工作中,不断进行网络各种技术(如网上信息发布、搜索技术、电子邮件、FTP文件传输)的应用培训,并经常在工作中使用,确保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稳步提高。

三、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重要体现,特别要加强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克服单纯使用技术的观点,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品质。

2.继续做好百度贴吧的引导和管理工作。现教中心组与德育室密切配合,坚持正确的论坛导向,提倡学生有礼有节,客观公正地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科技教育工作

1.继续争创区科技特色学校 按照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布置,今年下半年将重新进行区科技特色学校的申报评审,为迎接评审,开学初我校将按照区科技特色学校的标准首先进行自我评定和整改。 通过自评和验收,我校可以此为契机,继续扎实地推进科技教育,提升教师和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充分发挥高级中学的优势,尤其在校本课程作更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力求发挥出科技教育的新特色。

2.建立我校绿化的电子档案 与教育服务处合作,对校园内的古树名木重新进行登记注册,对校园植物和绿化情况做一次总体调查,建立电子档案。

3.尝试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科技教育的整合,制作“辣椒太空种子对比实验”整个过程的电子作品。

4.积极参与金钥匙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重点是有项目,讲参与。

5.继续抓好环保、机器人、箭模、船模、车模等科技项目竞赛。争取在各级科技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附:黄浦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标准(2005年暂行)

一、组织领导

l、学校能依法办学、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质量稳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科技教育促进校风、学风、教风建设,能成为黄浦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窗口。 2、学校科技教育领导班子网络健全,学校能将科技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有创建示范性科技特色学校的规划和实施计划,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在开展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中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示范性。 3、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鲜明的科技特色项目,并取得显著效果,在全国、市或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起积极推进作用。

二、教育教学

1、学校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科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新的举措。

2、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有相应的计划与一定的成果。科技教育课程体系中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器材、管理评价完善,能形成以本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为主体的学校课程体系,科技内容渗透于各类学科之中。并形成一支较高水准的科技教师队伍。

3、结合二期课改,深化科技课程改革.基础型课程中确保科技教育的落实;拓展型课程中有以科技教育为主一线的特色课程,有足够学生选择学习的科技类科目:研究型课程中科技领域的学生课题有较高的比例,有一批具有初步科技探究能力的学生群体。

4、学校对科技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定期研究制度,在教研活动中都有通过课程落实科技素质培养要求的主题内容,课堂教学有相应的科研气氛。注重在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形成科技教育特色的教学风格。

5、信息技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相整合,建立校园科技网,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上网浏览,以信息化推动科技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三、活动开展

1、开展经常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如讲座、竞赛、观摩、论文研讨会,每年开展有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或活动月,师生参与率达95%以上。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设计有创新思路、学生喜欢的科普活动。科技特色项目在市级以上竞赛中有竞争实力,成果显著。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学校的科技类社团与兴趣小组占全校社团与兴趣小组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定指导、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阵地、定经费。涌现市区级明星社团、兴趣小组和一批爱科技活动的学生。

4、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县)的各项科技比赛和科普活动,能独立承担市、区(县)科技示范活动。完成市级以上交流和展示任务。

四、基础建设

1、学校把教师科技教育的实绩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的依据之一。

2、能定期表彰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有对学生科技素质的考核测评标准。

3、学校每年有计划安排科技教育教师和科技活动辅导员参加专题性的科普报告和进行新科技知识系列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开展科技教育的能力。

4、学校建有与科技特色项目相匹配的较先进的工作实验室。并有运作机制,有专人管理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率高;使用率高,项目资源对兄弟学校及社会开放。

5、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理论研究,有科研队伍、课题科研成果。学校科技类学科教研组开展一定的科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能承担市或区级有关科技教育方面的科研课题。 6、重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投入,并逐年递增。保证活动经费,添置更新教学与活动的科技器材。图书馆、电教馆中存有最新科普读物,出借率、使用率高。有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室,定期组织专题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五、社会成效

1、充分依托社区、依靠社会、广集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有对口的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有科技特色项目的实验基地,并发挥其作用。

2、在学校校园文化和环境设计中,具有科普宣传教育的氛围,并能体现学校科技特色。

3、能争取社会有关方面参与,建立一支由科学家、专家等组成的热心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指导学校科技教育有一定成效。

4、学校重视科技教育工作的社会宣传,每年在市级的报刊杂志上报道学校有关科技教育的内容。

5、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和双休日、寒暑假,成立较固定的学生科普传播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并获得好评。


发布时间:2008/1/9 13:47:23  阅读次数:8645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

沪ICP备1803724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