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一个学院派

选自《电脑报》2013年第29期

世界是什么样?柏拉图认为,真正的世界只能经由智慧才能到达;今天的黑客们也这么认为。他们都在磨砺自己的智能,以图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找到永恒奥秘。

柏拉图
柏拉图(Πλάτων,Plato)

浪子回家

柏拉图的原名是亚里斯多克勒斯,但是这个名字鲜少有人提起。他宽阔的肩膀和强壮的肌肉为他带来“柏拉图”的外号,这个词是平坦宽阔的意思——然后就成了他的名字。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例如这个名字来自于他自如流畅的口才,或者宽阔而显得聪明的前额。

他可能出生在公元前427年或者428年,家境优裕。从二十岁到二十八岁的多年时间中,柏拉图一直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在苏格拉底饮下毒药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政治体系彻底灰了心,离开雅典游历,足迹远及诸多希腊城市,直到今天的埃及和利比亚境内。

大约四十岁时才重新回到雅典的柏拉图,也许是继承了苏格拉底的遗志,决定开办学校。地址选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在传说中永受诸神保护的阿提卡英雄阿卡得摩斯的墓地之上,学校的名字也就顺理成章地叫做“阿卡德摩”——也就是今天英语中的“Academy”,学院。也许是因为诸神的庇佑,这所教育机构延续了近一千年之久,并且成了所有大学的祖先。

传说柏拉图学院的大门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字样,但是这个传说的准确性值得质疑,更可信的传说则是“不懂几何者勿入”。可以确信的是,学院开设四门课程,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显然前三种对于生活在大海围绕当中的希腊人来说都有其实用基础,而最后一种则可能是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至于哲学,渗透于这几门学科之中。

柏拉图认为,世界可以分成两部分: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以及一个完美的智慧世界。在他著名的洞穴寓言中,他将人类比作捆绑在洞穴中的囚犯,只能通过映在洞穴墙壁上的影子来理解世界——显然,他们会认为那些影子就是真实的世界。他认为人由于自身的局限,无法理解世界的本质;我们所看到所听到所感知到的,只是智慧世界的一个拙劣的影子而已。

虽然无能和注定衰败的肉体让人悲哀,但是人们可以用智力去理解那个智慧世界——这是柏拉图的追求。和他的导师苏格拉底一样,认为哲学,就是对智慧的追求。

理想和现实

因为这样的观点,柏拉图倾向于认为能够理解智慧世界的人是少数,而为了把世界变得更美好,人们应该各司其职,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由苏格拉底之口,设计了一个他认为完美的社会结构。

柏拉图认为,这种社会结构应该类似于心灵的解构,分为欲望、勇气和理性三个部分,其地位依次升高。代表欲望的是所有的劳动者,代表勇气的是军人,而统领他们的,是极少数能够共同决策的、具有理性爱好智慧的聪明人。在这种结构中,国王应该是哲学家。

这是柏拉图的政治理想,也是他对于个人的看法。“哲人王”体现了柏拉图对于人类理性的重视程度,他认为这应该是心灵的主宰。也许是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他认为数学也许是到达智慧的重要途径。

和苏格拉底不一样的是,柏拉图更看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启发和教育的结合,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智慧——教育是“心灵的转向”。虽然他认为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但是相信其后有永恒不变的真理,达到这个真理的真正途径是“善”。这里的善即哲学,是最高的知识,也只有经过巨大的努力才可能获得。要成为“哲人王”,就需要不停进取、永远学习,直到达到完美。

甚至,柏拉图还设计了整套教育体系,从几岁到几岁该做什么都列得明明白白。这张列表现在看来有点眼熟:6岁左右开始进行初等教育,17岁左右开始进行军事教育,20岁到30岁进行严格的科学教育,之后精选出的优秀人才,再进行5年的哲学教育——这种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的教育蓝本。

但是,“哲人王”只能是《理想国》中的理想。个人不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都是自己的主人。柏拉图尝试将国家类比于一个人,显然低估了社会的复杂程度;但是柏拉图以理性为指导的人生观,却奠定了接下来两千年西方哲学的基础。于是历史上的许多哲学家,一直都在实践柏拉国的理想。

这个理想是“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下期预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哲学上有重大的分歧,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他留给世界的遗产之一是他的弟子:一位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

文件下载(已下载 514 次)

发布时间:2014/3/20 下午10:23:46  阅读次数:3266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