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E 波的干涉、衍射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理解波的衍射现象及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学会用实验手段观察干涉、衍射现象。

2.在对干涉、衍射现象的研究过程中,认识和运用观察实验方法。

3.通过关于干涉、衍射的实验操作,提高耐心、细致、周密的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波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波的衍射现象及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难点是对干涉和衍射现象的观察和判断。

(三)教学建议

本节讨论的是波的两个重要现象—一波的干涉和衍射,为了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课本以常见的“隔墙有耳”和“一叶障目”为情景,以此引发学习兴趣。波的叠加是干涉、衍射现象的基础,因此先学习波的叠加。然后分别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归纳,运用波的叠加的原理学习干涉、衍射的知识。

1.关于波的叠加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学中完整实现本节的情景、关于波相遇的“大家谈”和关于绳波的“自主活动”这三个教学环节。情景是从两句成语开始的,然而,这两句成语只是为了学刁后面的衍射现象而设置的。为了打好学习干涉、衍射知识的基础,设置了“大家谈”,请学生首先举出生活实例中两列波相遇所发生的现象。但是毕竟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波的叠加,对两列波相遇时发生的现象,学生不能清楚地观察和描述。于是设置了“自主活动”,通过两个学生抖动一根细绳两端产生叠加现象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波的图形,这三个教学环节(导入,大家谈,自主活动)由远到近,由间接体验到直接观察,由“有什么看什么”到“为了什么看什么”,体现了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建议教师完整地把握这三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矢量叠加的知识理解波的叠加。

2.关于波的干涉的教学建议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时所发生的干涉现象是波的一个重要特征,课本安排了学生实验来观察和研究干涉现象。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干涉图样上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的分布规律。因为波的干涉的实验是本章唯一的一个学生实验,建议必须让学生动手做,以提高学生操作实验器材和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的能力。频率不同的波在空间相遇为什么不能发生干涉现象,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建议教师指出,不同频率的波在空间柏遇也能叠加,各质点的合位移也等于每列波引起的分位移的矢量和,但合位移的最大值不能保持不变,也就不能在相遇区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当然也就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3.关于波的衍射的教学建议

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所发生的衍射现象是波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课本让学生观察障碍物(圆珠笔)对水波传播产生的影响,并列出了两张实验照片显示出狭缝对水波传播产生的影响。但为了加深体验,建议组织学生自己用圆珠笔插入水中观察波的衍射,并用其他不同尺度的障碍物放入水中观察,以使学生对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有更多的体验。接着在“大家谈”中让学生解释本节开头提出的两句成语,从教学设计上看,就是体现了前后呼应,对素材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16道练习题,建议第1、5、7题在课内完成。

参考答案

A组

1.衍射;反射

2.A

3.A

4. 第4题

5.不会,因为两列波不符合相干条件。

6.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衍射现象不明显,有利于接收反射波判断方向。

7.C

8.B

B组

9.第9题

10.4,8;2,6

11.C

12.BCD

13.B

14.ABC

15.(1)完全遮住小孔,衍射现象消失,部分遮住小孔,衍射现象仍存在(2)衍射现象仍存在

16.B

文件下载(已下载 163 次)

发布时间:2014/1/7 上午9:10:46  阅读次数:1539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