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执教: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唐黎明
一、教学任务分析
1896年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并非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本节“天然放射性现象”进一步揭示原子核是可分的,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物质结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部分学生深入学习“放射性衰变”的基础。
为了研究射线的性质,需要借助电场,为此学生要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运动。因为要探讨射线粒子的电离作用,所以学生要知道电离的概念。教材对探测放射线的仪器及实验“用G-M传感器探测γ射线”作了简单介绍,不作教学要求,教材中“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是拓展型课程中的选学内容,也不属本设计的教学内容。
本设计首先通过复习提问,引入课题,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得到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基本知识。再次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及教师讲解,梳理出三种射线的本质及其基本特点;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倾听,使学生了解放射性的几种应用。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使学生领略居里夫人的风采。
利用放射性在诊病治疗、工业探伤等方面的应用和防护的知识,可使学生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介绍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迹,可使学生领略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
(2)知道α、β、γ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
(3)知道射线的基本应用与防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α、β、γ射线感受利用电场来研究微观粒子的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放射性在诊病治疗、工业探伤等方面的应用和放射线的防护,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了解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迹,领略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α、β、γ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
难点:α、β、γ射线在电场中的轨迹。
四、教学资源
1、视频图片:教材第27页图12-9、图12-10,教材第28页图12-11、图12-12,教材第33页图12-18,教材第35页图12-21。
2、课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基本知识,二是三种射线的本质及其基本特点,三是放射性的几种应用,四是居里夫人成功的人生及优秀品质。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复习提问“1896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及设问“什么现象表明原子核有结构?”,引入课题。其次,要求学生阅读自教材第27页至第28页上面第一段,思考:谁首先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追随者有谁?要知道的概念有哪些?然后讨论,得到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基本知识。再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至第29页上面第二段,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见教案),梳理出三种射线的本质及其基本特点。第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历史回眸”,概括出居里夫人成功的人生及优秀品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α、β、γ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方法是: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自教材第27页至第28页上面第一段的内容,按照预先设计和学习任务单,梳理出三种射线的本质及其基本特点。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α、β、γ射线在电场中的轨迹。方法是:通过视频图片及相关课件,结合电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景 复习提问
1896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呢?(要求学生回答)
讲解:不但原子有结构,组成原子的原子核也有结构,那么什么现象表明原子核有结构呢?
活动Ⅰ
要求学生阅读自教材第27页至第28页上面第一段,思考:谁首先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追随者有谁?要知道的概念有哪些?然后讨论。
活动Ⅱ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至第29页上面第二段,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见教案)。
活动Ⅲ
结合教材第33页图12-18,介绍放射性的5种应用。
活动Ⅳ
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历史回眸”,概括出居里夫人成功的人生及优秀品质。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五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得到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基本知识。
第三环节,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及教师讲解,梳理出三种射线的本质及其基本特点。
第四环节,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倾听,使学生了解放射性的几种应用。
第五环节,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使学生领略居里夫人的风采。
七、教案示例
(一)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1896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呢?(要求学生回答)
【讲解】不但原子有结构,组成原子的原子核也有结构,那么什么现象表明原子核有结构呢?
2、天然放射性现象
要求学生阅读自教材第27页至第28页上面第一段,思考:谁首先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追随者有谁?要知道的概念有哪些?然后讨论。
3、三种射线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至第29页上面第二段,完成下面任务:
(1)填空:由教材图12-11可知α粒子带_____电,β粒子带_____电,γ光子_______电(填“带”或“不带”)。(结合课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讲解)
(2)完成表格
三种粒子 | 电荷量 | 质量 |
---|---|---|
α粒子 | ||
β粒子(电子) | ||
γ光子 |
三种射线 | 本质 | 速度 | 贯穿本领 | 电离作用 |
---|---|---|---|---|
α射线 | ||||
β射线 | ||||
γ射线 |
4、放射性的应用及辐射的防护
结合教材第33页图12-18,介绍放射性的应用:
①利用γ射线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
②利用α射线消除机器运转产生的有害静电
③利用射线使DNA发生突变,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④经射线照射过的食品可长期保存
⑤用放射线可治疗恶性肿瘤
5、居里夫人与放射性的研究
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历史回眸”,从中领略到:居里夫人求学时学习成绩优异;科学研究废寝忘食,前赴后继,成果卓越;为人谦虚,不计名利的品质。
(二)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本节中相关习题
(三)板书设计
B 物质放射性及其应用
1.天然放射性现象
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
意义: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
概念:天然放射性现象、放射性、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例如铀、钋、镭
2.三种射线
三种粒子 | 电荷量 | 质量 |
---|---|---|
α粒子 | 2个单位正电荷 | 约氢原子质量的4倍 |
β粒子(电子) | 一个单位负电荷 | 质量极小 |
γ光子 | 不带电 |
三种射线 | 本质 | 速度 | 贯穿本领 | 电离作用 |
---|---|---|---|---|
α射线 | α粒子流 | 约c/10 | 很小 | 很强 |
β射线 | 电子流 | 约c | 较强 | 较弱 |
γ射线 | γ光子流 | c | 很强 | 很小 |
3.放射性的应用及辐射的防护
①利用γ射线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
②利用α射线消除机器运转产生的有害静电
③利用射线使DNA发生突变,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④经射线照射过的食品可长期保存
⑤用放射线可治疗恶性肿瘤
4.居里夫人与放射性的研究
求学时学习成绩优异;科学研究废寝忘食,前赴后继,成果卓越;为人谦虚,不计名利。
文件下载(已下载 570 次)发布时间:2013/6/22 下午9:18:49 阅读次数: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