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

(Daniel C.Tsui)

华裔美国科学家,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县范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因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六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简介

瑞典皇家科学院九八年十月十三日宣布,把一九九八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崔琦是香港培正中学的毕业生。

瑞典皇家科学院十三日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闻公报说,斯托尔默教授和崔琦教授在一九八二年对在强磁场和超低温实验条件下的电子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流体,这种量子流体具有一些特异性质。一年之后,劳克林教授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做出了解释。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科学家又陆续作出一些重大发现。公报强调说,这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它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崔琦和斯托尔默在一九八二年对在强磁场和超低温实验条件下的电子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两种半导体晶片砷化镓和砷氯化镓压在一起,这样大量电子就在这两种晶片交界处聚集。他们将这种晶片结合体放置在仅比绝对零度高十分之一摄氏度(约摄氏零下二百七十三度)的超低温环境中,然后加以相当于地球磁场强度一百万倍的超强磁场。他们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流体,这种量子流体具有一些特异性质,比如阻力消失、出现几分之一电子电荷的奇特现象等。一年之后,劳克林教授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做出了解释。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科学家又陆续作出一些重大发现。 电子量子流体现象的发现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它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四月,崔琦因此获得美国著名的弗兰克林奖。

崔琦在互联网自己开设的网址上称,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的性质。他的这些研究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的崔琦,一九三九年生于中国河南省,五十年代到香港接受教育,一九五七年在培正中学毕业,随后到美国继续深造,一九六七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一九八二年至今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目前他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崔琦的妻子是美国人,他们有两个女儿。

在美国,据新华社引述崔琦教授来自中国的学生李济群等人介绍,崔琦为人随和,但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思维敏锐,在师生中威望很高。十三日清晨崔琦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当大家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像平常那样微微一笑,只说了"谢谢"就躲了起来。据介绍,崔琦非常关心祖国,经常与中国学生谈论祖国的发展情况。

传记

1998年10月13日早晨8时,崔琦和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新闻中播出了一条与他有关的报道:他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此刻,他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平静如常。他仍按原先的计划安排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甚至没有立刻将这一喜讯告诉妻子和女儿。对于这一殊荣,他平平静静地说:"你不能把这回事太当真。"东方式的谦逊和一颗平常心,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香港读书,崔琦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他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母亲是一个极有主意的人。她的坚持决定了崔琦一生命运

解放前,崔琦家乡是一个很穷的地方,土地贫瘠,平均每人只有半亩地。再加上水旱灾害和战争,人们几乎到了无法生活的境地。崔琦从就知道生活的艰难。

40年代末,崔琦三个姐姐迁居香港。两年后,一位姐姐重返老家,想把崔琦带到香港读书,那年崔琦12岁。为崔琦上学的事家里发生了争执,崔琦母亲是一位极有见识的农村妇女,自己虽然不识字,但深知读书的重要,为了让儿子摆脱眼前的贫困,她执意要儿子念书。崔琦的父亲考虑得比较实际,儿子已经长大了,再过几年就可以当一个壮劳动力,成为里的一个顶梁柱了。崔琦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他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更不知道离开家会发生什么事情。是母亲的坚持决定了崔琦一生命运。

临行前的那天晚上,崔琦的母亲在昏暗的小油灯下缝制袜子。在家千日,出门一时难呀!香港太远了,要走多久才能到啊,一定要有合适的鞋袜。那厚厚的袜底是千针万线纳成的,每一针都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望着熟睡的儿子,千思万绪涌上心头:明天,明天儿子就要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为娘的再也不能照顾你了,是祸是福就靠自己担着啦。想到这里,泪珠滚落在袜子上,滴湿了一片。

临行时,母亲亲手把连夜用土布缝制的几双鞋袜、几件换洗的内衣放进包袱里,帮儿子背上肩。虽然她的心里明白,这一去不知何年才能相见,但她仍然很平静,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安慰地说:"别怕,你放心去读书,到夏天收庄稼的时候,你就可以回家看娘了,然后再去念书。"

谁想此一去,竟成了永别。从此崔琦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也没有见过父母。

初到香港,崔琦就读于荃湾小学,小学毕业后,先是进入知行中学学习,知行中学关闭后,又考入培正中学。

位于九龙的培正中学是香港著名的中文中学。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萧荫堂,美国特拉华州前副州长吴仙标,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都毕业于培正中学。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港时曾专程参观了这所中学。

崔琦就读培正中学时,它还是一所私立中学,学校虽好,但学费昂贵。崔琦家境贫寒,难以承受。解决学费问题成了头等大事,他知道只有一条道路可走,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全年级160多位同学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再加上崔琦为人谦恭,尊敬师长,很得老师的喜欢,每年都给予他"家境清贫,学费减免"的评语。崔琦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学校的支持才读完中学的。

崔琦勤奋、憨厚,学习又好,他乐意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同班同学也很同情这位来自内地的同学,不断提供支援。这些帮助对于初来乍到的崔琦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令他终生难忘。现在身居美国加州的姚心声还时常与崔琦通电话互通有无。每当回忆香港求学的情景,崔琦总是无限感慨地说:"幸好得到同学的无私帮助,所以,我的香港朋友比美国朋友多。"

培正中学使用的是双语教学,课本用中文,授课用英文,这使得崔琦受益非浅。他认为华人学习科学应该中英文交错使用,才可兼容并蓄,收到真正学习之效;只懂得中文会令科学研究时无法跟踪最新的科研成果,而完全放弃中文却是舍本逐末。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并不是真的不要收获;只有不怕没有收获,执着于"耕耘",才会获取大的收获

1958年,19岁的崔琦到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奥古斯塔纳学院就读。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1967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因为崔琦出色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1968年被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录取从事研究工作。在那里他又跟随罗威尔教授一起工作。罗威尔教授善于抓事物的本质,并巧妙的把物理实验变成趣味无穷的探索过程。这一切都令崔琦感到,做物理实验乃是人生最快活的事情。时至今日,崔琦仍然视做物理实验如娱乐、游戏。能随心所欲设计新模型,制造出一个个用钱都买不到的新产品,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形容。他说:"做实验又有何难?做研究报告才烦人呢!"

然而,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才是使崔琦达到成功顶点的重要所在。他对物理研究非常投入,为了找个强力磁场以进行他的"量子液体实验",他四处奔波,走遍波士顿及佛罗里达州。只要是研究需要,他一定尽力去做。

崔琦不仅是一名执著的学者,而且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老师。

在治学态度上,崔琦经常向他的学生强调"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世上没有只管种地而不管收成的农民;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失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个人经不起失败,他就不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品质。很多科学家都是辛辛苦苦为别人铺路。崔琦在走上科学研究道路时,早就作好了思想准备,把成功和荣誉早就置之度外。

面对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他说:"得到这个奖我很荣幸,也很高兴。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研究物理几十年,从未把获奖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竟能"狠心"让一个从未离开家门的少年远行香港去闯天下,那是要有多大的勇气啊!母爱是智慧、是勇气、是创造。崔琦的成功便得益于伟大东方女性的创造、智慧和勇气。他深情地怀念着母亲。他说:"家境清贫的农家子,能读书读到中学毕业已经很幸运了。母亲不识字,却一定要我上学。我感谢母亲。"


发布时间:2007/3/23 下午3:12:51  阅读次数:10489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