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历史概述

19 世纪末一系列重大发现,揭开了近代物理学的序幕。1900 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奠下了基石。随后,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1913 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对氢光谱作出了满意的解释,使量子论取得了初步胜利。从 1900 年到 1913 年,可以称为量子论的早期。

以后,玻尔、索末菲和其他许多物理学家为发展量子理论花了很大力气,却遇到了严重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待于新的思想,那就是“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早在 1905 年和 1916 年就已由爱因斯坦提出,并于 1916 年和 1923 年先后得到密立根光电效应实验和康普顿 X 射线散射实验证实,而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却是晚至 1923 年才由德布罗意提出。这以后经过海森伯(W.K.Heisenberg,1901—1976),薛定谔(E.Schrodinger,1887—1961)、玻恩(Max Born,1882—1970)和狄拉克(P.A.M.Dirac,1902—1984)等人的开创性工作,终于在 1925—1928 年形成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并肩形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本章介绍的是量子论的早期史和量子力学的准备。

文件下载(已下载 6 次)

发布时间:2024/3/4 13:16:24  阅读次数:134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

沪ICP备1803724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