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 5 节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问题?

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陨石撞击地球而对地表产生破坏,网球受球拍撞击而改变运动状态……

物体碰撞中动量的变化情况,前面已进行了研究。那么,在各种碰撞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物体碰撞时,通常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的内力很大,因此,外力往往可以忽略不计,满足动量守恒条件。下面我们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进而对碰撞进行分类。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在本章第一节图 1.1-2 所示的实验中,经过计算我们知道,如果碰撞后两小车粘在一起,则总动能减少。物体碰撞的情况多种多样。下面我们研究带弹性碰撞架小车的碰撞,看看小车碰撞前后动能是如何变化的。

实验

研究小车碰撞前后的动能变化

如图 1.5-1,滑轨上有两辆安装了弹性碰撞架的小车,它们发生碰撞后改变了运动状态。测量两辆小车的质量以及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研究碰撞前后总动能的变化情况。

图 1.5-1 研究两辆小车碰撞前后总动能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碰撞前后总动能基本不变。

如果系统在碰撞前后动能不变,这类碰撞叫作弹性碰撞(elastic collision)。如果系统在碰撞后动能减少,这类碰撞叫作非弹性碰撞(inelastic collision)

钢球、玻璃球碰撞时,机械能损失很小,它们的碰撞可以看作弹性碰撞;橡皮泥球之间的碰撞是非弹性碰撞。

在第 4 节实验的“参考案例 1”中,第 1、3 两种情况是弹性碰撞,第 2 种是非弹性碰撞。

【例题】

如图 1.5-2,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 m,碰撞前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 v 向它撞去。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成为一个质量为 2m 的物体,以一定速度继续前进。碰撞后该系统的总动能是否会有损失?

图 1.5-2

分析 可以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v′,然后分别计算碰撞前后的总动能进行比较。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2mv′ = mv,则

v′ = \(\frac{1}{2}\)v

碰撞前的总动能 Ek = \(\frac{1}{2}\)mv2

碰撞后的总动能 Ek′ = \(\frac{1}{2}\)(2mv2 = Ek

可见,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

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

如图 1.5-3,两个小球相碰,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会沿着这条直线。这种碰撞称为正碰,也叫作对心碰撞或一维碰撞。

图 1.5-3 对心碰撞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发生弹性碰撞的两个物体,由于质量不同,碰撞后的速度将有哪些特点。

为使研究问题简单,我们假设物体 m1 以速度 v1 与原来静止的物体 m2 发生正碰,如图 1.5-4 所示。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图 1.5-4 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碰撞

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据此可以列出包含上述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方程

\[\tag{1}\label{1}{m_1}{v_1} = {m_1}{v_1}^\prime + {m_2}{v_2}^\prime \]

弹性碰撞中没有动能损失,于是可以列出另一个方程

\[\tag{2}\label{2}\frac{1}{2}{m_1}v_1^2 = \frac{1}{2}{m_1}{v^\prime}_1^2 + \frac{1}{2}{m_2}{v^\prime }_2^2\]

从方程(1)(2)可以解出两个物体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tag{3}\label{3}{v_1}^\prime = \frac{{{m_1} - {m_2}}}{{{m_1} + {m_2}}}{v_1}\]

\[\tag{4}\label{4}{v_2}^\prime = \frac{{2{m_1}}}{{{m_1} + {m_2}}}{v_1}\]

我们对几种情况下(3)(4)的结果作一些分析。

分析的方法之一是选取简单特例进行分析。如果所得的结论与实际情况一致,那么理论分析可能是正确的,否则一定出了问题。

m1m2 = 0,m1 + m2 = 2m1。根据(3)(4)两式,得

v1′ = 0

v2′ = v1

这表示第一个物体的速度由 v1 变为 0,而第二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的速度等于第一个物体原来的速度。

第 3 节“问题”中提到的冰壶的碰撞就属于这类情况。

m1m2m1m1 + m2m1。根据(3)(4)两式,得

v1′ = v1

v2′ = 2v1

这表示碰撞后,第一个物体的速度几乎没有改变,而第二个物体以 2v1 的速度被撞出去。

保龄球比赛中,用大号保龄球击打球瓶时,球与瓶的碰撞就类似这种情况(图 1.5-5)。

图 1.5-5 保龄球击打球瓶

m1m2 ≈ − m2,\(\frac{{2{m_1}}}{{{m_1} + {m_2}}}\) ≈ 0。根据(3)(4)两式,得

v1′ = − v1

v2′ = 0

这表示碰撞以后,第一个物体被弹了回去,以原来的速率向反方向运动,而第二个物体仍然静止。

如果用乒乓球撞击保龄球,那么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保龄球保持静止,而乒乓球以大致相同的速率被弹回。

科学方法

抽象与概括

物理概念是运用抽象、概括等方法进行思维加工的产物。

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往往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特点,从研究的目的出发,忽略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进行研究,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法。把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提炼出来,从而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找到事物的共同属性,这是一种概括的思维方法。

在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物理学家研究了各种各样的碰撞现象,寻找物理量来揭示运动的本质,发现:“每个物体所具有的‘动量’在碰撞后可以增多或减少,但是在碰撞前后系统的这一量值却保持不变”。科学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通过抽象、概括等方法提出了动量的概念,并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自然界的相互联系。

练习与应用

1.在气垫导轨上,一个质量为 400 g 的滑块以 15 cm/s 的速度与另一质量为 200 g、速度为 10 cm/s 并沿相反方向运动的滑块迎面相撞,碰撞后两个滑块粘在一起。

(1)求碰撞后滑块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这次碰撞,两滑块共损失了多少机械能?

参考解答:(1)6.67×10−2 m/s,方向与质量为 400 g 的滑块的初速度方向相同;

(2)4.17×10−3 J

 

2.速度为 10 m/s 的塑料球与静止的钢球发生正碰,钢球的质量是塑料球的 4 倍,碰撞是弹性的,求碰撞后两球的速度。

参考解答:塑料球的速度为 6 m/s,方向与初速度相反;钢球的速度为 4 m/s,方向与塑料球初速度方向相同。

 

3.有些核反应堆里要让中子与原子核碰撞,以便把中子的速度降下来。为此,应该选用质量较大的还是质量较小的原子核?为什么?

参考解答:选用质量较小的原子核来降低中子的速率。

 

4.一种未知粒子跟静止的氢原子核正碰,测出碰撞后氢原子核的速度是 3.3×107 m/s。该未知粒子跟静止的氮原子核正碰时,测出碰撞后氮原子核的速度是 4.4×106 m/s。已知氢原子核的质量是 mH,氮原子核的质量是 14 mH,上述碰撞都是弹性碰撞,求未知粒子的质量。

这实际是历史上查德威克测量中子质量从而发现中子的实验,请你根据以上查德威克的实验数据计算:中子的质量与氢核的质量 mH 有什么关系?

参考解答mH,中子的质量与氢核的质量 mH 相同。

 

5.质量为 m、速度为 v 的 A 球跟质量为 3m 的静止 B 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请你论证: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吗?

(1)0.6v;(2)0.4v

参考解答:B 球的速度可能是 0.4v,不可能是 0.6v

文件下载(已下载 62 次)

发布时间:2022/7/5 16:06:41  阅读次数:2335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

沪ICP备1803724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