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力与平衡 章末练习

科学认知

1.如图所示,A、B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球处于静止状态。它们各自所受到的力分别为

A.3 个和 4 个                 B.4 个和 3 个

C.3 个和 3 个                 D.4 个和 4 个

参考解答:A

 

2.用两条细绳把一个画框悬挂在墙上。下列四种挂法中,单条细绳对画框的拉力最小的是

参考解答:B

 

3.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 θ 角的拉力 F 作用下加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cos θ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μmg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mg

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 mg Fsin θ

参考解答:D

 

4.如图所示,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内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

B.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

C.自卸车车厢倾角变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

D.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参考解答:C

 

5.将一个已知的力分解为互成角度的两个分力时,只能得到一组解的是

A.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B.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分力的方向

参考解答:BC

 

6.S1 和 S2 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 k1k2 的弹簧,k1 > k2 ;a 和 b 表示质量分别为 mamb 的小物块,ma > m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长,则应使

A.S1 在上,a 在上                        B.S1 在上,b 在上

C.S2 在上,a 在上                         D.S2 在上,b 在上

参考解答:D

 

*7.现代人经常低头玩手机,这会使颈椎长期受压,可能引发颈椎病。人低头时,可粗略认为头受到重力、肌肉拉力和颈椎支持力,如图所示。某同学头重 G,若低头看手机时头颈弯曲与竖直方向成 60°,此时肌肉对头的拉力 Fm 约为头重的 4 倍,由此估算颈椎受到的压力为多大。(颈椎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颈椎对头的支持力大小 Fc,可用余弦定理求解)

参考解答Fc = \(\frac{{\sqrt {61}  + 1}}{2}\)G = 4.4G

科学探究

8.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时,如果只有一只弹簧测力计,其他实验器材齐全,能否完成实验?如果能完成,说明应如何操作。

参考解答:可以完成实验。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只是在测量两个分力时,用手代替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线,记下结点位置 O,两条细绳的方向以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测出一个分力 F1 的大小及方向,同时确定另一分力 F2 的方向。然后交换手和弹簧测力计再拉细绳,使结点仍然到达位置 O,同时使两细绳和前一次拉动时画下的两条直线重合,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测出另一个分力 F2 的大小。其他实验步骤与有两只弹簧测力计情况下的实验操作相同。

 

9.如图所示,在长度为 l 的细绳中间悬挂一质量为 m 的重物,然后沿刻度尺逐渐分开双手。通过刻度尺读出细绳刚断时双手的距离为 d,由此计算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说出计算依据。(动手做此实验时,请注意安全)

参考解答: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F = \(\frac{{mgl}}{{2\sqrt {{l^2} - {d^2}} }}\)

科学辨析

10.如图所示,在晒被单时,绳子被下拉,与水平线成一夹角 θ。如果通过支架把绳子再拉紧些,是否有可能把绳子拉到完全水平?为什么?

参考解答:不能把绳子拉到完全水平。因为绳子一旦完全水平,拉力就完全水平,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无法平衡。

温故知新

11.将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纸夹在书内,已知书对纸的压力为 2 N,若用 F = 1 N 的水平拉力拉纸,纸刚好被匀速拉出。求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参考解答μ = 0.25

 

12.请根据第 3 章(相互作用)和第 4 章(力与平衡)的内容,结合你的理解,画出概念图。

参考解答:略

我的学习总结

 

第4章 力与平衡  单元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 ~ 3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4、5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从底部经过 b 点爬到 a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 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大于在 b 点的支持力

B.在 a 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 b 点的摩擦力

C.在 a 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大于在 b 点的作用力

D.在 a 点蚂蚁受到的合力大于在 b 点受到的合力

参考解答:B

 

2.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F1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 l1 ;改用大小为 F2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l2。若弹簧的压缩或拉伸均在弹性限度内,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rac{{{F_2} + {F_1}}}{{{l_2} - {l_1}}}\)          B.\(\frac{{{F_2} + {F_1}}}{{{l_2} + {l_1}}}\)          C.\(\frac{{{F_2} - {F_1}}}{{{l_2} + {l_1}}}\)          D.\(\frac{{{F_2} - {F_1}}}{{{l_2} - {l_1}}}\)

参考解答:A

 

3.重力为 G 的体操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 θ,则

A.当 θ = 60° 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 \(\frac{G}{2}\)

B.当 θ = 120° 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 G

C.当 θ 增大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增大

D.当 θ 增大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减小

参考解答:A

 

4.两个共点力 F1F2 大小不同,合力大小为 F,则

A.F1F2 同时增大 10 N,F 也增大 10 N

B.F1F2 同时增大 1 倍,F 也增大 1 倍

C.F1 增大 10 N,F2 减小 10 N,F 一定不变

D.若 F1F2 中的一个增大,F 不一定增大

参考解答:BD

 

5.如图所示,一灯笼悬挂于两墙壁之间,绳 OA 水平。若使悬挂点 A 向上移动并适当将绳 OA 延长,以保持 O 点的位置不变,则 A 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 OA 的拉力大小 F1 和绳 OB 的拉力大小 F2 的变化可能是

A.F1 逐渐增大                 B.F1 先减小后增大

C.F2 逐渐减小                 D.F2 逐渐增大

参考解答:BC

二、非选择题

6.如图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 5 N、最小刻度为 0.1 N 的弹簧测力计。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 O 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 F1F2 分别为 _________ N 和 _________ N。(只需读到 0.1 N)

(2)在坐标纸上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的图示。

参考解答:(1)2.5,4.0

(2)图略

 

7.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一倾角为 30° 的斜面上时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物体可沿斜面匀速向上滑行。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恒力 F 的大小。

参考解答:(1)μ = \(\frac{{\sqrt 3 }}{3}\)

(2)F = \(\sqrt 3 \)mg

 

8.从高空下落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随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已知球形物体体积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 f 与速度 v 和球半径 r 成正比,即 f = kvrk 是比例系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 k = 3.4×10−4 N·s/m2。已知水的密度 ρ = 1.0×103 kg/m3,取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求半径 r = 0.1 mm 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时的终极速度。

参考解答v = \(\frac{{4\pi \rho g{r^2}}}{{3k}}\) = 1.2 m/s

单元自我评价[1]

回顾本单元的学业要求和所学内容,结合本次单元自我检测和平时学习情况,根据下表左列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在表中填写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等相关内容。

所学内容

我学会的

存在问题

努力方向

物理概念

规律及应用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1] 表格左列提示源自《课标》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所含要素。据此进行自我评价时,若有相关内容,请填写;若没有,则可不填。

文件下载(已下载 33 次)

发布时间:2022/4/2 21:53:13  阅读次数:1193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

沪ICP备1803724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号